各学院:
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纵深推进外语类专业“三进”工作,深化高校外语教育和大学生创新教育改革,提高外语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高水平国际传播人才,我校决定举办2025年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跨文化能力大赛河南赛区(以下简称“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国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跨文化交际能力、交流跨文化教学经验的平台,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充分发挥大赛的育人功能,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增进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理解,深化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二、组别设置
全国赛设置 2 个组别:中国学生组、国际学生组。
校赛和省赛的组别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校赛和省赛组委会决定。
三、参赛资格
中国学生组:
(一)参赛学生须为中国籍,全日制高等学校在读,学段、年级不限。
(二)省赛和全国赛均以团队形式比赛,每个团队由 3 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每个团队最多含 1 名英语类专业学生;不允许跨校组队。
(三)每个团队最多可设 3 名指导教师。
四、参赛语种
中国学生组参赛语种为英语,参赛案例用英语撰写,允许使用少量说明性的汉语。
五、大赛赛制
大赛分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
(一)校赛
1.报名方式
校赛为大赛初赛,由外语学院组织实施。报名方式:扫码加入QQ群
2.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2025 年 7-9 月
3.晋级省赛名额:
团队由 3 名学生组成,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组队参赛;
团队最多含 1 名英语类专业学生;
(二)省赛
1.比赛时间
2025 年 10 月底前完成省赛,并将晋级全国赛的参赛团队名单和指导教师信息提交至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2.比赛形式
省赛分复赛和决赛。复赛包括跨文化交际案例开发与展析、名言名句解读 2 个环节。决赛包括知识问答、情境述评、讲述中国故事 3 个环节。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完成各个比赛环节。
3.晋级名额
中国学生组晋级全国决赛的名额根据各省赛参赛院校数量确定,具体如下: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15 所(含)以内的,前 2 名团队晋级全国决赛;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16 至 30 所(含)之间的,前 3 名团队晋级全国决赛;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31 至 40 所(含)之间的,前 4 名团队晋级全国决赛;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41 至 50 所(含)之间的,前 5 名团队晋级全国决赛;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50 所以上的,前 6 名团队晋级全国决赛。
全国决赛包括案例文本评审和现场赛两个环节。
各省赛区直通现场赛晋级名额如下: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15 所(含)以内的,第 1 名直接进入决赛现场赛;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16 至 40 所(含)之间的,前 2 名直接进入决赛现场赛;
省赛参赛院校数量在 40 所以上的,前 3 名直接进入决赛现场赛。
晋级全国决赛但没有直通现场赛的团队,将通过案例文本评审环节角逐进入现场赛的资格。文本评审成绩排名前 10 名团队晋级全国决赛现场赛。
4.评委组成
评委人数不少于 7 人,评委须具有高级职称。省赛评委会设评委会主席 1 名,提问评委 1 名。省赛决赛至少保证 1 名评委专家来自外省市。
5.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参照本章程,确保比赛的规范、公平、公正。比赛前应召开评委会议,对评分标准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贯彻大赛全国组委会制订的章程精神和规定,遵守大赛评分标准。为确保评分的科学性,省级赛事的复赛、决赛中,评委对前三个参赛队的表现不当场打分,而是在前三个队完成比赛之后进行评委合议,之后评委再行打分。
6.奖项设置
省赛奖项按照省赛章程设置。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获得相应的指导教师奖。所有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都获得由大赛省赛相应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六、其他事宜
现在赛事专用QQ群已建好(参见上图二维码)请所有选手报名后入群,后期相关赛事通知、证书发放等将通过赛事专用群联系。
联系人:外语学院教学办方老师
办公室:5226东
电话: 67756797
附件: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章程.pdf
教务处 外语学院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