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为响应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本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及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组织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度校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类型
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动态组织,联合协同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教师共同体。具体类型包括:
1.从建设范围方面,虚拟教研室分为区域性、全国性虚拟教研室。
2.从建设内容方面,虚拟教研室分为专业建设类、课程(群)教学类、教学研究改革类。
二、申报条件
虚拟教研室建设申报应具备如下条件:
1.虚拟教研室负责人要求
虚拟教研室类型 | 负责人要求 |
专业建设类 | 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以申报书名单为准),或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
课程(群)教学类 |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含第三批公示课程),或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
教学研究改革类 | 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或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
2.虚拟教研室具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和实践团队,团队成员不少于10人,其中省外“双一流”高校人员不少于30%。
3.秉持开放性心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鼓励跨专业、跨学科、跨校际申报。
4.积极鼓励企业等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
5.每个申报人限主持申报1项,参与不超过1项(不含主持);不主持申报时参与不超过2项。
6.已获批省级及以上虚拟教研室的负责人,不在本次申报之列。
7.各学院要做好统筹规划,原则上申报的虚拟教研室不得重复。
三、建设任务
(一)创新教研形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研体系,依托虚拟教研平台,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打破地域与院系壁垒,建立常态化线上教研机制,实现“线上研讨+线下实践”深度融合,以解决传统教研“时空受限、参与度低”的问题。
(二)强化专业建设。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趋势及学校目标定位,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跨校/跨院系组织专业教师加强研讨,协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含师资、课程、资源等建设内容),深化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专业集群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
(三)聚焦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跨学科团队的作用,注重“人工智能”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运用,协同共建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四)深化教学研究。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重点教学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教学成果。
(五)建强师资团队。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开展“传帮带”培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四、建设要求
1.建设期2年。
2.建设期内,各类虚拟教研室每学期线上开展4次以上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或专题交流会,每年线下开展1次以上交流活动。
3.立项支持建设的虚拟教研室,根据各自类型,汇聚联合师资优势,重点产出一系列优质教研成果(如发表教研论文、出版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获批教研项目、教学成果奖等)。
4.建设期满后,学校组织验收。验收通过的,认定为校级虚拟教研室。
五、材料报送
1.学院提交材料如下:
10月24日12:00前填写《虚拟教研室建设申报统计表》(附件1),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送至教务处B211,电子版发送至67756655@haut.edu.cn。
2.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提交材料及提交方式如下:
(1)《虚拟教研室建设推荐表》(附件2)
(2)佐证材料
负责人于10月25日00:00至10月26日23:59登录“项目在线申报与评审系统”(网址:http://haut.kypt.chaoxing.com/,用户名、密码为本人超星学习通的账号、密码)进行项目申报,提交电子版材料。其中,第(1)项《推荐表》以申报材料提交,第(2)佐证材料以附件形式提交。
联系人:李保云(67756659)
附件:
1.虚拟教研室建设申报统计表
2.虚拟教研室建设推荐表
教务处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