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导向型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解决方法

1、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路径 

成果以问题为导向,以理念为引领,通过落实工程教育先进理念,紧抓教学核心环节,做好顶层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落实评价促“学”的作用发挥,着力破解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成果实施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改革实施路线图

(1)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设计专业培养标准

以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标准,设计卓越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实现标准,明确“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团队协作、终身学习、创新、责任感与道德等”毕业能力要求,基于成果导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三个层面、细粒度的能力培养实现矩阵,使能力要素及其培养过程精细化、可视化,形成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教”、学生“学”过程中显性能力培养。

(2)基于“以学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活动

“以学为中心”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成果衡量教学环节有效性。“教”与“学”方法聚焦毕业要求能力的达成,设计了“问题驱动-自主思考-团队探究-互动交流-教师点评-归纳总结”互动式的教学流程,用于课堂教学,依托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推进“互联网+”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着力落实研讨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效率和效果。

(3)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注重校企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做好校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重构。基于“目标导向、知识联动、软硬并重”思想,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从内容到环节两个维度,建立面向自主学习、开放、协同的“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系统化训练提升学生工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基于持续改进理念设计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

基于形成性评价和持续改进理念,注重有效的过程性考核,采用课程答辩、论文报告、成果展现等多元化考核方法,形成贯穿专业学习的周期性评价,面向学生发展对学习成果进行周期性评估,构建“教师-系-院”三级学业跟踪和预警机制,促进“教”与“学”的持续改进,保障毕业要求目标达成。

(5)基于发展理念促进团队建设和教师能力提升

加强专业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实践先进教学方法,构筑质量文化,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学团队,促进教育改革成果产出。实施教师自我发展提升计划,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提升的各类学习交流。形成专业教师愿意投入教学,主动开展教改的良性教学生态。

 

2、成果实现目标

成果实现的目标如图2所示。

18503

图2 能力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成果目标

(1)形成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以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标准,设计卓越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实现标准,明确毕业能力要求,基于成果导向设计“课程体系-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三个层面细粒度的关系矩阵,实现毕业能力培养的精细化、可视化。

(2)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基于“以学为中心”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与“学”方法聚焦毕业要求能力的达成,围绕学习产出,设计互动式的教学流程,着力应用研讨式、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效率和效果。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从内容到环节两个维度,建立“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系统化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健全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基于形成性评价和持续改进理念,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实施覆盖课程全环节的过程化考核,形成贯穿专业学习的周期性评价,对学习成果进行周期性评估,构建三级学业跟踪和预警机制,促进“教”与“学”的持续改进,保障毕业要求目标的达成。